如何调试三合一冲床送料机的送料精度?
一、精度调试前的基础检查
机械部件校准
滚轮平行度:用塞尺检测上下滚轮间隙,确保平行度误差≤0.05mm(可在滚轮两端及中间位置测量),若不平行需调整滚轮轴承座螺栓。
材料路径对齐:检查导料板与滚轮中心线是否同轴,材料输送时两侧间隙均匀(误差≤0.3mm),避免因偏料导致送料偏移。
传动部件紧固:检查皮带张紧度(按压皮带中部下垂量≤10mm),齿轮啮合间隙(0.1-0.2mm),链条松紧度(下垂量 10-15mm),松动会导致送料位移误差。
电气与传感系统确认
编码器安装:确保编码器轴与滚轮轴同轴,联轴器无松动(轴向跳动≤0.02mm),编码器信号线远离强电磁干扰源(如电机电缆)。
光电传感器位置:调整送料起点与终点传感器的触发位置,确保材料到位信号准确(可通过手动送料观察传感器指示灯是否正常点亮)。
二、送料精度调试步骤
1. 手动模式初步校准
单步送料测试:在控制柜选择 “手动送料” 模式,输入设定长度(如 100mm),启动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际送料长度,重复 5 次取平均值。
误差修正(初级):
若实际长度>设定值:可能是滚轮压力不足导致打滑,可增加气缸气压(如从 0.5MPa 调至 0.6MPa)或调整滚轮压紧弹簧力度;
若实际长度<设定值:检查滚轮与材料间是否有异物,或滚轮表面磨损(磨损深度>0.1mm 需更换)。
2. 参数设置与系统校准
编码器脉冲参数调整:
计算公式:
脉冲数=
π×滚轮直径
设定送料长度×编码器分辨率
例:滚轮直径 100mm,编码器分辨率 1024P/R,设定送料 100mm,则脉冲数 =
π×100
100×1024
≈ 328 脉冲。
若实际送料偏长,可减少脉冲数;偏短则增加脉冲数(每次调整幅度≤5 脉冲,逐步校准)。
电子齿轮比设置:在伺服驱动器参数中调整电子齿轮比(如原比值为 1:1,若送料偏长可改为 1:1.02),需注意该参数影响全量程精度,调整后需重新测试多组长度。
3. 联动模式动态调试
冲床同步性测试:
设定冲床冲压频率(如 80 次 / 分钟),启动联动模式,连续送料 50 次,用标尺测量累计送料长度(如设定每次送料 200mm,50 次应为 10000mm)。
累计误差>±0.5mm 时,需检查:
冲床凸轮信号与送料机的同步触发时间是否匹配(可在控制柜调整 “送料延时” 参数,单位 0.1ms);
高速运行时滚轮是否因惯性打滑,可降低加速度参数(如从 500mm/s² 调至 300mm/s²)。
不同材料适应性测试:
用薄料(如 0.1mm 不锈钢)和厚料(如 2mm 铁板)分别测试,薄料需降低滚轮压力(气压 0.3-0.4MPa)避免压痕,厚料需增加压力(0.6-0.8MPa)防止打滑。
三、常见精度问题与解决方案
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
单次送料误差>0.1mm 编码器脉冲数设置错误 按公式重新计算脉冲数,校准参数
连续送料累计超差 传动部件磨损(如皮带、齿轮) 更换磨损部件,重新做动平衡
高速时精度下降 伺服电机加减速参数设置不当 优化加减速曲线(如采用 S 型曲线)
材料厚度变化时误差 未更新材料厚度补偿参数 在控制柜输入实际材料厚度,启用补偿功能
四、精度验收与记录
验收标准
常规材料(0.5-3mm 钢板):低速(≤50 次 / 分钟)误差≤±0.05mm,高速(≥100 次 / 分钟)误差≤±0.1mm;
精密材料(如 0.1mm 铜箔):全量程误差≤±0.03mm。
调试记录
记录最终参数(编码器脉冲数、电子齿轮比、气压、加减速参数);
绘制 “送料长度 - 误差” 曲线图,标注不同速度、材料厚度下的精度表现,便于后续维护参考。
五、注意事项
调试时需使用校准过的测量工具(如千分尺、光栅尺),避免测量误差影响判断;
新设备需空载运行 2 小时磨合后再进行精度调试,老旧设备需先排查机械磨损情况;
若多次调试仍无法达标,可能是机械结构变形(如滚轮轴弯曲)或伺服系统故障,需联系厂家更换部件。
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性提升送料精度,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