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介绍一下冲压机械手安装调试流程是怎么样的?
冲压机械手的安装调试需遵循 “安全优先、精度导向、分步验证” 的原则,确保设备与冲压机协同作业的稳定性和效率。以下是简化版流程解析:
一、前期准备与安装基础
场地规划与硬件准备
确认安装位置:远离冲压机振动源,预留至少 1.5 米操作通道,地面承重≥设备重量的 1.5 倍(如设备重 2 吨,地面需承重 3 吨以上)。
硬件检查:核对机械手组件(手臂、伺服电机、控制柜、传感器等)是否齐全,配件如气管、电缆、夹具是否匹配。
机械本体安装
底座固定:使用高强度膨胀螺栓(M12 以上)将底座与地面刚性连接,水平度误差≤0.1mm/m(用水平仪检测)。
手臂组装:按说明书顺序安装大臂、小臂及末端执行器(如吸盘、夹爪),关节连接处涂抹耐高温润滑脂,确保活动顺畅无卡顿。
二、电气与系统连接
电路与信号对接
主电路连接:将机械手控制柜接入 380V 三相五线电源,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与冲压机共用同一回路,防止干扰。
信号交互:通过 IO 线或总线(如 EtherCAT)连接冲压机 PLC,定义启动 / 停止、冲压完成、故障报警等信号接口,例如:当冲压机滑块到达上死点时,发送 “允许取件” 信号给机械手。
传感器与安全装置安装
安装光电传感器(检测范围≥3 米)于机械手工作区域边缘,触发时立即停机;在末端执行器安装压力传感器(精度 0.1N),防止抓取过载。
急停按钮需安装在操作面板及设备周边 3 米范围内,按下后 1 秒内切断动力电源。
三、参数调试与功能验证
原点校准与运动测试
手动模式下,通过示教器将机械手各轴移动至机械原点,校准编码器位置(误差≤0.05mm)。
低速试运行(速度设为 30%):测试单轴运动(如 Z 轴升降)是否平稳,多轴联动时(如 X-Y 轴直线插补)检查轨迹偏差(≤0.2mm)。
抓取与放料精度调试
夹具调试:根据工件形状(如钣金件、冲压件)调整夹爪开合度(误差≤0.5mm),吸盘需测试真空度(≥-80kPa),确保抓取时工件无晃动。
定位精度验证:在目标位置放置标准块,机械手重复抓取 10 次,测量放料位置偏差(精密场景需≤0.1mm),通过修改 PLC 程序中的补偿参数(如偏移量)优化。
四、与冲压机联动调试
时序同步设置
确定冲压机循环周期(如冲次 100 次 / 分钟,周期 0.6 秒),机械手需在滑块上升阶段(约 0.3 秒)完成取件,下降前(0.2 秒)完成放料,通过示教器设置动作延时(精度 1ms)。
模拟联动测试:先断开冲压机离合器,机械手空运行 50 个周期,观察与冲压机信号交互是否滞后(允许误差≤50ms)。
安全互锁验证
人为触发安全光栅、急停按钮,确认机械手立即停止运动,冲压机滑块停止下行;恢复后需手动复位机械手至原点,避免误动作。
五、负载测试与优化
满负荷运行测试
装载额定负载(如 10kg 工件),连续运行 2 小时,监测电机温度(≤70℃)、振动幅度(≤0.05mm/s),检查各轴定位精度是否衰减(允许误差 ±0.03mm)。
记录能耗数据(如额定功率 15kW,实际运行电流≤25A),确保符合设计标准。
生产节拍优化
通过调整加速度参数(如从 0.5g 提升至 0.8g)缩短空移时间,但需避免振动;例如:X 轴移动 1 米距离,速度从 1m/s 提升至 1.5m/s,单次移动时间减少 0.3 秒。
六、验收与文档交付
功能验收:连续生产 1000 件产品,检测抓取成功率(≥99.5%)、放料合格率(≥99%),冲压机与机械手联动故障次数≤1 次 / 1000 次循环。
文档交付:提供《安装调试报告》(含参数表、测试数据)、《操作手册》(含报警代码处理流程)、《维护计划》(如每 500 小时更换齿轮油)。
关键注意事项
调试时需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夹伤;激光传感器区域需张贴 “禁止直视” 标识。
若冲压机为老旧设备(无通信接口),可通过机械凸轮信号或接近开关实现联动,需额外测试信号同步性。
首次量产前需进行 3 天连续试运行,记录设备 OEE(综合效率≥85% 为合格),确保稳定后再批量投产。